(相关资料图)
甘州融媒讯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,人员流动性加大,社区对小区情况不了解、居民与社区干部不相识、居民归属感较低等问题成为了基层治理路上的“拦路虎”。甘州区南街街道泰安社区充分发挥“大党委引领、社会化共建、网格化治理、一键式响应”的机制作用,探索建立1370四步“走亲”工作法,每周星期三下午7:00深入楼院,通过“认亲、探亲、帮亲、结亲”四步“走亲”工作法,听民意、访民情、解民忧,迈出基层治理新步伐。
“认亲”结情缘,让民生台账更加清晰。社区着力改变“户情只有工作时间长了才明白,底数只有老社区干部才清楚”的状况,改变“坐等群众上门”的观念,组织全体社区干部开展主动“认亲”活动,建立“认亲”台账。推行“支部+网格”工作模式,建立六级“全要素网格”,健全“1+1+1+N”模式,为开展“认亲”工作捋清框架思路。制定认年龄、敬尊长,认经历、听故事,认家境、记需求,认起居、知习惯,告来意、告身份、告服务“四认三告”认亲标准,干群双方在彼此交流沟通、互换信息中,拉近了距离。创新走访群众“问”信息、民情信箱“集”信息、互联网上“收”信息、板凳会上“听”信息、民情热线“询”信息、搭建平台“汇”信息“六种”模式,与网格居民家庭逐一“认亲”,做到底数清、情况明。
“探亲”问需求,让便民服务更加精准。分类建立“民情台账”,关心关注重点人群日常生活需求,不断拓宽需求征集渠道,及时全面了解群众急难愁盼。在楼院建立“驿家亲”党群服务驿站,设立网格会客厅、温润便民厅等“六厅”,在居民家门口听民声、问民计,访民情、解民忧。推行“民情日记”工作法,网格居民每半年走访一遍、重点人员每月走访一次、“三留守一特困”人员每周走访一次,设立“民情日记卡”,对每次“探亲”工作进行记实。充分发挥民情热线、居民微信群、金张掖快办、甘快办、综治E通等服务平台作用,广泛收集居民群众反映的诉求,为居民群众办实事好事83件。
“帮亲”解烦忧,让难题解决更加快速。建立“一门式全天候”的“帮亲”机制,探索“五步”“五事”工作法,充分发挥政务服务、综治中心、新时代文明实践作用,做到“未诉先办”,第一时间为民解忧。按照“限时办结”原则,对能办理的接诉即办,对不能办理的快速上报,由社区分流处置或交街道“吹哨派单”,相关职能部门承接办理,形成“发现问题—解决或事项流转处置—处置结果反馈”的闭环系统,至目前办理居民诉求23件。充分发挥县级领导包抓社区和共驻共建机制优势,组织召开“党建联席会”“社工委”协商议事会,帮助居民群众解决废弃小花园翻新、路面铺设等烦心事、操心事13件,营造小事我来帮、难事大家帮的浓厚氛围。
“结亲”建家园,让社区环境更加和谐。按照“一家人、一家亲”的社区建设理念,与党员群众结亲、与三新组织结亲。与后备人才结亲,形成“走亲+”工作模式,结合“双报到”工作组建“七彩”志愿服务队,常态化开展“七彩”志愿服务,认领政策宣传、就业创业、医疗帮扶等服务岗位30余个。推行“三官一师两员”进网格,邀请专业人才参与网格矛盾纠纷化解,架起社区和群众之间的“连心桥”。依托网格党群服务驿站,升级建成暖“新”驿站、“零工”驿站,面向辖区内环卫工人、快递小哥等群体,提供歇脚、喝水、充电等“爱‘新’套餐”,不断提升“三新”群体的融入感、归属感。扎实开展“三抓三促”行动,大力开展岗位大练兵,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、责任过硬、本领过硬、作风过硬的社区工作者队伍。
下一步,社区将不断探索实践,让1370四步“走亲”工作法理念深入人心,吸纳更多热心社区公益的社会各界力量加入到“走亲”大家庭,广泛开展志愿服务、环境保护、邻里互助、文明实践、就业创业、平安建设等基层治理活动,成为真正打通服务群众“最后一百米”、迈出基层治理新步伐的坚强有力保证。(李玉兰)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华中数据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京ICP备12018864号-26 联系邮箱:2 913 236 @qq.com